close

  改編自2003年同名小說「The Devil Wears Prada」(中譯:穿著Prada的惡魔)自2006上映以來,票房履創新高。衝著演技實力老將-梅莉史翠普及甜美的鳳凰公主-安海瑟薇,前往戲院一睹所謂的惡魔是怎麼一回事。
  如果你對時尚嗤之以鼻,如果你對陳敏薰、殷琪感到神祕好奇,如果你是一個很有理想抱負認為自己能夠勝任所有工作的社會新鮮人,如果你經常感覺I have no choice,如果你經常忍住飢餓只為了穿一件只有出S size的名牌小洋裝而被視為病態,如果如果,你曾經趁老板轉過身時下載「用12種方式殺死老板」、「打爆你老板的頭」之類的小遊戲軟體…etc. 我認為這部片子你一定不能錯過。
  這部片子的劇情路線非常清楚簡單,是屬於好萊塢商業片的架構,這裡就不再贅述。但有句話說得好,「同款都不同師傅」(台語俗俚),即便是它處於這樣一個皆大歡喜符合觀眾期待的類型之中,依然有其值得我們探討的地方。
   以下先簡單表列劇中重要人物之設定:(按圖片可看完整圖)
角色
角色性格
主要傳達意涵
米蘭達
Runway》伸展台總編。是時尚界足以呼風喚雨的人物,主導全世界流行主軸。對工作要求嚴苛,追求完美,一絲不苟,敏銳,認真嚴肅看待自己的工作。
所謂的女強人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得到今日的地位?母親、妻子及主管的角色如何取捨?在職場頤指氣使,對他人予取予求,在家庭中卻是被女兒予取予求,被丈夫嚴詞批評乃至於離婚。與安德莉亞是對人生選擇的對比。
安德莉亞
西北大學畢業的優秀高材生。對時尚一竅不通,把《Runway》當作工作跳板,不服輸,有自己的目標,進入時尚雜誌工作後有了一些改變,也有一些不變的。
勇於追求夢想,想要認真工作,卻不了解一件工作的本質在於投入其中,真正了解其背後的意涵。個性不服輸,對自己有自信,遇到米蘭達遭受很大打擊。是一個代表剛進入職場女性的角色,傳達滿懷希望但被強大現實重挫之後的巨大失落與考驗。她的存在是為了凸顯米蘭達的性格,代替觀眾去和米蘭達相處,進而了解米蘭達的行事、內心、及不為人知的祕辛。並在最後作了與米蘭達不同的選擇。雖是好萊塢商業片慣有的皆大歡喜模式,但確實也代表了某些觀眾的心情。
艾蜜莉
米蘭達的第一助理,安德莉亞的同事。是一個對時尚充滿狂熱與積極崇拜的代表人物,與安德莉亞是對比,工作態度是不要做錯事就好。
她的存在,在表現出對時尚狂熱追求迷戀的人物原型。和安德莉亞不同,深深被時尚吸引,節食以達到全世界新美麗觀點:骨瘦如柴;例如原本的2size變成今日的4size。安德莉亞的6size在新的標準中又更大號了,也因此成為一再被嘲諷的點。艾蜜莉是對比於安德莉亞的,也代表著時尚環境某些價值觀的呈現。
耐吉

米蘭達的首席設計總監。在安德莉亞的工作上總能適時給予當頭棒喝,並幫助安德莉亞轉型。在劇情中發揮米蘭達與安德莉亞鏈結的作用。
耐吉負責向觀眾解說米蘭達的習性,也負責點出安德莉亞的問題,在適當的時機為這部電影傳達想要透露的訊息,是使得安德莉亞與米蘭達鏈結起來的關鍵,也同時代表著在時尚產業中致力於創新及前衛的人物原型。最後作為米蘭鞏固地位的犧牲品,可說是功能發揮得很徹底,並使得安德莉亞看見更殘酷的現實:踩著別人的頭往上爬。
耐特
安德莉亞男友。是一名廚師,夢想成為廚藝精湛的大廚。因為女友忙於工作而被忽略,心生不滿,並認為安德莉亞迷失於膚淺的時尚崇拜之中,沒有堅持理想,因而失望離開。
每當安德莉亞作了什麼改變時,男友就跳出來批評其迷失,提醒她莫忘初衷,呈現出安德莉亞內心交戰的情況。也能夠代表安德莉亞心中真正的想法及矛盾之處,並且始終依照自己的理想往廚師之路邁前進,和安德莉亞後來的改變成為一種對照。
米蘭達老公及帥氣作家(下圖)
 
代表這個父權社會對米蘭達這樣一個女強人的批判,凸顯出社會對男女的對待依然存在不平等的歧視。也點出職場女性最為困擾的問題。
 
   首先,對於時尚的解讀,我個人以為是:時代崇尚,無止盡的追求創新與新穎。它可以代表著這個滾動的地球上,人們不停追求進步的象徵,因為時尚圈最為包羅萬象,最為明顯推陳出新,是一種「live」的狀態,一個進行中的模式。因此這個故事在這個設定中發生,並且發生在紐約市這個最具以上形象的地點,更增加了電影與我們真實生活中的關連。以時尚為題,它所要傳達的訊息與我們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劇中當安德莉亞在米蘭達與一群編輯慎重其事的為了搭配哪一種藍色的腰帶而傷腦筋的時候,突然噗吃一聲,認為她們為了「搭配」這件事大費周章有點可笑,在她看來藍色就是藍色,哪一種藍色對她來說並沒有什麼分別。此時米蘭達正色道:妳身上所穿的那件普魯士藍正是數年前由這些人所一一討論挑選精心搭配成為時尚主流,從而蔓延至整個產業的風行,追求,乃至於後來的路邊攤,大賣場成衣店花車上出現以這種藍色為主打的商品,並使妳看中這件毛衣,這都是妳稱之為「這玩意兒」的動作所決定下來的,而妳竟然一副與自己無關的樣子看著這一切,卻不知道自己其實生活在這一切之中。從這些對話看來,時尚並不是一個膚淺拜金的象徵,而與其它工業一樣,是代表著一種進步的力量。
當你踏入社會時,你所想像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當安德莉亞成為社會新鮮人時,她擁有著成為一流出版社記者或作家的遠大夢想。而《Runway》雜誌總編助理一職是她前進夢想的最佳捷徑。但她不了解她所要前往的地方是怎麼一回事,憑著年輕的熱情與自信踏入了米蘭達的辦公室,卻是惡夢的開始。我想我們終究要認清這一點,進入社會之後,並不是依恃著豐富的學歷或是自信及熱情就可以所向無敵的。更重要的是,適應。適應的前提是能夠真正了解你所做的事背後有著怎麼樣的意義。當安德莉亞委屈喪氣,認為做這麼多事得不到獎賞,一點小錯就會被放大檢驗好像天快塌下來的時候,被耐吉一棒打醒!「妳並沒有真的試著去進入狀況,妳只是在抱怨。」因為安德莉亞始終不認同那些打扮入時的同事,為了外在一點小細節研究半天的大小會議,整天處理一些打雜的事務,她根本不能夠了解到這個行業的真正本質。電影演到這裡,我感到漆黑的電影院中發出了一種恍然大悟的鈴聲。我想在場的很多人都對這一段心有戚戚焉。我們都曾經有著懷才不遇的感嘆,都曾經憤慨於做牛做馬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的情結之中,但是我們都忘記反省自己,是為了一口飯吃,還是真心認同這個行業。因此當耐吉為安德莉亞點出問題所在的時候,我也重重被敲了一記。
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夠達到米蘭達今日的地位呢?是二任丈夫,還是被女兒予取予求,或是沒有真心的朋友,必須踩著別人的頭往上爬,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心力去要求每一個細節,神經隨時繃緊,還要背負與男女之間差別的對待?我想大概比以上所說的全部加起來還要更多,才能夠成為另一個米蘭達吧。
從不認同,然後因為不服輸,想要證明自己能力;從努力作到60分,到能夠事先幫老板安排好的90分,甚至在短短的時間之內打敗用心良苦的第一助理;從一個統稱「艾蜜莉」,到終於從老板口中聽到自己的名字,是一種被肯定的結果,也使得安德莉亞慢慢貼近米蘭達,從她身上看見這個女人一路走來所要付出的代價。她能夠體會米蘭達堅強外表下其實脆弱的一面,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想要成為米蘭達。
安德莉亞取代艾蜜莉第一助理的位置隨米蘭達前往巴黎時裝週時,米蘭達在車上對安德莉亞說:「我從妳身上看見了以前的我。」讓安德莉亞覺得反感,因為她不能接受米蘭達對犧牲耐吉以保全自己的地位不搖,她對自己依然是有某種程度的驕傲,認為自己並不和米蘭達一樣。「我不會做出像妳對耐吉所做事。」安德莉亞不甘示弱。「妳已經做了。」米蘭達肯定的說,「當妳告訴艾蜜莉將代替她去巴黎的時候,妳已經做了。」而安德莉亞第一時間只覺得這是迫於無奈的事,「I have no choice.」她說。
真的沒有選擇嗎?很多時候我們會大聲為自己辯駁,我們沒有第二條路走。但實際上是我們不願去面對選擇的結果。例如安德莉亞說,她沒有選擇一定得要對艾蜜莉這樣說,但她其實可以選擇離職不幹,可是她選擇到巴黎了。在她進入《Runway》,每天看著米蘭達行事,不知不覺中早已被潛移默化,忘記自己的自由意志,順從所謂的「沒有選擇」,踏上了另一條路,會到達哪裡已經沒有人知道了。
電影裡米蘭達說,人人都想成為我們。雖然是預期的結果,安德莉亞終於決定選擇自己的路。當電影這樣如期播出的時候,好像幫在場想要為自己澄清的男男女女們找到了一個出口,是的,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安德莉亞的離開帶給沉淪的我們一個希望,也讓觀眾們笑著離開。我個人是喜歡這樣結果安排的。
人們常說,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個偉大的女人,但是,成功的女人背後,為什麼經常是來自於男人的責難和打擊呢?難道說把男女平等成天掛嘴邊的社會,其實還是不見容於女性出頭天?或許這樣的說法有些太過激昂,但是實際上這些現象的確是屢見不鮮的。男性可以在忙碌了一天下班回到家中之後生氣飯怎麼還沒有做好,職場女性下班之後除了煮飯洗碗還要照顧小孩的功課。除了家庭分工的問題之外,還有女性成就比男性高的面子問題。
片中帥氣作家同情安德莉亞在米蘭達手下做事,並流露出對米蘭達的批評,以及米蘭達在家裡與第二任丈夫爭吵被安德莉亞撞見的那幕,甚至安德莉亞男友因為她把工作擺在他之前而心生不悅,都讓人深深感到男女之前的不平對待還是深植於現代社會之中,男性始終不能夠大方承認這個世界女性也可以成為領導者。安德莉亞也大聲提出:「如果今天米蘭達是男性,那大家會說她成就非凡,但是她是女性,就會被說成是工作狂,惡魔,棄家庭於不顧,為什麼?」但這似乎是個無解的問題,畢竟我們已經被父權觀念統治許久,或許連男性朋友都不甚明白那來自血液裡深根柢固的觀念究竟有何強力的立基點。
「穿Prada的惡魔」此部影片與原著相差了80%以上,姑且不論電影與原著的面向差異問題,就電影來說,單純劇情後面所揭示出來的觀點,讓人輕鬆進入劇情之後,帶著好萊塢類型電影的餵食飽足步出戲院,都還能夠回味討論再三,更搭配了時尚這個敏感普及的話題,加以熱鬧豐富的名牌嘉年華,讓我對這部影片打了80分;也藉由此次作業的機會,把對這部片子的感想心得好好反芻整理一遍,對某些議題的重覆思考討論,讓看電影不只是娛樂上的享受,也是一種對社會觀點的重新省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thy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